(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全国演艺产业的重镇,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上海如何快速激活文化演出市场,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1月10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首日,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
黄昌勇认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沪上演出市场可能会有一个井喷期,“这个繁荣的市场完全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演出市场在这三年期间,承载了一大批观众的期待,观众和市场需求仍在。在这三年期间,有很多好的作品也在蓄力。我相信马上会迎来一个高峰期,或许是在新年之后,甚至新年期间就可以见得到。”
黄昌勇坦言,三年疫情对演出市场和演艺产业确实带来很大影响,市里乃至全国性的剧团以及制作公司,都不可避免地被波及,面临停演,或上座率低至30%的境况,“一部剧排下来,尤其是商演剧目,票房是非常重要的,压力可想而知。”
2023年1月10日,黄昌勇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但在黄昌勇看来,疫情也给剧团和制作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利用暂停演出的“空窗期”,专注于原创作品的打磨,以及作出充分准备和未来规划。黄昌勇认为这一点待市场开放后是可以看出效果的,“事实上最近上海已有一些高质量的剧目在推出和上演。”
不过,黄昌勇认为,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剧团和制作公司等,在“乙类乙管”后的恢复期,仍期待政府给出更多更加灵活的措施,出台一些制度,如降税或一些基金项目的扶持等,“当然这个我们政府已经在做,但是怎么样更科学、更精准地做,仍有待探索。希望各方能更好地保护这些企业,毕竟有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倒下后再建立起来就非常难了。”
黄昌勇介绍,作为全国文化演艺事业人才的培养地之一,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在三年疫情中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其中实训课程受影响较大。但他也观察到,网课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的专注度有所提升,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气氛也更为热烈,“要想办法突破线上带来的限制,这会让师生更努力作出更多尝试。”此外,经过实践,一些理论类的课程被认为在线上授课有更好的效果,这也将推动上戏进行更好的课程改革。
黄昌勇介绍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即2019级导演系的毕业大戏《培尔·金特》。受疫情影响,从真正排练到演出作品,学生们只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远少于往届,但在5天的公演中,剧目仍收获了很高的评价。据了解,指导老师先后用了8个月的时间带领学生反复研读、领悟剧本,并邀请研究易卜生戏剧的研究专家为学生授课、指点迷津。
“以前学生可能只注重训练和技巧,但现在他们可能更注意文本和理解,包括对人物、对故事、对作家的理解,剧目将更有内涵。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学生也是极为受益的。”黄昌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