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2、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资料图片)

3、”“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4、《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5、故谓之清明。

6、”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8、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9、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10、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11、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12、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13、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14、扩展资料:《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15、”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16、故谓之清明。

17、”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18、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19、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0、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

21、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参考资料:清明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百度百科。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