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06平方公里科创新城,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1家,建成科创空间21万平方米,“东数西算”成渝枢纽节点成都智算中心建成投运……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以提升城市能级和未来综合竞争力为导向,创新实施科创兴城战略,以“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定位目标为统揽,与高新区等地共建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走出了一条科创唱“主角”、双创为“引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打好项目招引“攻坚战”


(资料图)

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西北部的郫都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打造的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承载地,近年来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尽管如此,其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也是不争的事实。

“实施科创兴城战略,就是郫都区主动求变、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实现经济总量跃升的‘关键一招’。”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按照区委决策部署,以菁蓉镇为核心,统筹推进创新能级提升、产业提档升级、公园社区营造,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创高地,打造城市未来新中心、转型发展新引擎。

据悉,郫都区紧扣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总体战略,聚焦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精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产业图谱,以封装测试、光学薄膜等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航天材料、电磁检测对抗等融合创新产业细分领域,数字文创、软件服务、“科幻+”细分领域等为重点,高标准推动重大项目包装策划,发布机会清单,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郫都区坚持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工作,以项目建设推动片区快速成势。以高端、绿色、集群为依托,重构项目引育体系机制和模式,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探索“链主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金融招商”新模式,全力招引一批“153”项目、产业链重大项目和关键配套企业。推动建立“产业分析专员+招商专员+职能部门”工作专班,实施“一企一专班”靠前服务,设立产业母基金和专项投资基金,形成“产业——资本——产业”闭环效应,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重塑世界经济结构,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已成为重大发展战略。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创新驱动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郫都区对此有着深切体会和认知。

近年来,郫都区聚焦打破科技创新壁垒,以制定专项政策为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组建由政府、创孵机构、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和产业链创新企业等单位构成的“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构建长期稳定的“利益捆绑式”创新合作机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等多链深度融合,推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协同开发应用生态。

据悉,郫都区先后建成四川省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盾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成都“蜂鸟智造”已为领创光显、臻识科技、青树智能等上百家科技企业,以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服务。

与此同时,郫都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创新组织模式,重点支持佳驰电子、频岢微电子、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企业和高校,聚焦产业“高精尖”“薄弱缺”环节联合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高校产业园、大学生科技园和科创社区,推动实现智能硬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数十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打出人才引育“组合拳”

郫都区科教资源富集、人才智力密集,现有大中专院校20所、高校学生数万人,科研机构100余所。近年来,全区对人才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着力补齐弱项和“短板”,努力打通人才引育通道,将富集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人才优势,让郫都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洼地。

“郫都区坚持‘按需设岗、按岗选人’‘以实物量论英雄’,集智聚力建优科创兴城干部队伍。”郫都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采用内部选调和公开招聘等方式,全区筛选了76名规划建设、工程管理、项目运营、产业招商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36.5岁的年轻化、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同时,围绕主导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组建科创新城产业发展智库,聘请专家学者和龙头企业高层等参与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研究和重大项目论证,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打通高校人才培养端与产业需求端“最后一公里”,郫都还实施产教融合行动、“降门槛、提能力、提服务”行动,常态化开展“圆梦郫都·引智留才”活动和校企“双进”活动等,促进产校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畅通产业人才求职就业渠道,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急需紧缺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产业技术人才。

在此基础上,郫都区优化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涵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人才引培奖励、产业人才评价激励等内容的科创人才政策等,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全区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专家人才1089人,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记者 戚原 通讯员 邓虹)

推荐内容